1984希腊剧情8.5《塞瑟岛之旅》1080p高清


更新时间:2024-02-04 类别: 剧情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长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在希腊军政府倒台后,于处人生暮年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乡。当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暧昧的身份,再回到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对家人与朋友时,他感觉到了人情的疏离,对未来的盲目,对于祖国低度的认同与漠视。人们企图卸下记忆的承重,却又害怕轻得迷失 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失去了国籍。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编剧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托尼诺·格拉 / 萨纳西斯·瓦尔蒂诺斯 第37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塞瑟岛之旅的海报 塞瑟岛之旅

塞瑟岛之旅

评分:8.5 / 地区:希腊 / 西德 / 意大利 / 英国/ 片长:120分钟 / 140分钟(日版蓝光)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热度:2011℃
类型:剧情/ 语言:希腊语 / 英语 编剧: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萨纳西斯·瓦尔蒂诺斯 / 托尼诺·格拉 / Pierre Baudry
主演: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梅丽·赫罗诺普卢/迪奥尼西斯·帕帕扬诺普洛斯/多拉·瓦拉那基/朱利奥·布洛吉/米哈利斯·扬纳托斯/瓦斯里斯·查格罗斯/扬尼斯·菲里奥斯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4-01-28
影片别名:Taxidi sta Kythira / Voyage to Cythera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长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在希腊军政府倒台后,于处人生暮年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乡。当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暧昧的身份,再回到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对家人与朋友时,他感觉到了人情的疏离,对未来的盲目,对于祖国低度的认同与漠视。人们企图卸下记忆的承重,却又害怕轻得迷失 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失去了国籍。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编剧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托尼诺·格拉 / 萨纳西斯·瓦尔蒂诺斯 第37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140分钟版本:1.收稻完成,临近半夜,略觉饿肚,突然决定,买份卤料,找部影片,边吃边看;2.于我而言,李安的好些电影像小说,王家卫的好些电影像散文,而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好些电影则像诗歌;3.十天前看陈丹青的《局部 第一季》让我对绘画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能因此导致《塞瑟岛之旅》的好些摄影画面让我觉得挺像一幅幅画作?结果查看了自己曾经的观影记录,发现《雾中风景》《哭泣的草原》早已有类似的感觉;……

塞瑟岛之旅剧照

《塞瑟岛之旅》,看的第一部安哲罗普洛斯,奥德修斯航海原型的现代变奏,现代人的孤岛,无法登陆的故乡,被流放的奥德赛,以及安哲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自我指涉。或许这才是毛所说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吧。εγώ είμαι,你在说给谁听?

塞瑟岛之旅剧照

一句“吃饭了吗”比“是我”更戳中我,从小到大爹娘跟我联系,几乎都会问这个问题,下一句是“吃的什么”……这部里有很多元素依旧与《雾中风景》、《永恒和一日》呼应,里面的冷漠和漂泊实在是令人悲伤,看完后突然意识到,塞瑟岛是哪儿啊——

塞瑟岛之旅剧照

(4-)同样是安哲很诗意化的表达,有着“奥德赛式”回家的内核,可和奥德修斯不一样的是,在回家后这个家却并没有接纳他,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对他的排斥与隔阂,站在与自己充满感情的土地上,却不属于这个地方,守护着的一小片房屋最终也被烧成废墟,身边人对自己的流放比战争的流放更恐怖,安哲把人而树放在同一个画面中进行对比,人的渺小尽显无疑。塞瑟岛在片中并未实体化的出现,只是在后半段出现在人物的话中,而那也许才是属于这两位老人真正的家乡。

塞瑟岛之旅剧照

感覺整部電影都被哀愁的濃霧籠罩了,心又冷又痛,唯有沉默是一切的解答。之前就說過很喜歡安哲的畫面,很濃重又很冷淡,帶有很深的情緒,這次依然。以鄉愁為生存動力的漂泊老人,發現時隔三十年回到家鄉後,大家已經對故土不再留戀、情感也變得冷漠,家裡更是容不下他,一切都跟夢中的想像還有腦海中的記憶不同,他發現他找不到一個家,沒有身分的人,連待在原地都不被允許,也沒有國家願意接收,只剩下繼續漂泊於海上,而對感情有所掙扎的妻子因為愛選擇跟隨,可能是唯一的慰藉了吧。我覺得這是在講述對於身分或是國家認同的崩壞,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只剩下無盡的憂愁

塞瑟岛之旅剧照

年老的灵魂回望过去 归来 漂泊 孤独 自我 以及一些远远超越爱的情感 以及一些回旋的情绪以有源的音乐的形式浸透在雾中在雨中在水中/分了两次才看完这部电影,两次正好在想象和现实之间,从而看得有点迷茫,虽然就算是一次性就看完可能也不太能明确现实和幻想的关系/可能是由于最近的其他电影都太直白了,以至于观看的时候本应该属于自我的观影体验很容易被大众的滤镜影响(非常痛恨这一点),看这部的过程中,虽然从一开始就不断提醒自己,但观看的思绪还是会被干扰,然而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自我又清晰的回来了/烂苹果 清晨 剧场内的行为 以及最核心的 亚历山大的意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明白

塞瑟岛之旅剧照

线性的叙事,完整的清节的重新获得以及对时间焦虑的摆脱。在改变了浓缩的政治模式,淡去了历史背景,聚焦个人与自我后,安公渐渐变成了我们更熟悉的样子

老人年轻时从希腊流亡苏俄,几十年后“回家”,但故乡等待卖地的村人拒绝他,警察当局反感他,码头工人们载歌载舞而忽视他。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还是私人身份认同,他永远在寻找回家的路,永远无家可归,最终还是爱人陪伴他,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其实哪里有回家之旅?一切都是导演自己的梦,看到了卖花老翁,想起了父亲,也想到了自己吧。

安哲一生都在重复"希腊人寻根"的主题。不变的几大形式和元素,意象: 长镜头、大远景,轮船,镜子,雕塑,广场,海滩,剧院,海面,冰激凌车,群舞

我猜想沉默是为了不让文学喧宾夺主,因此我接受了它;我理解乡愁是人类最深厚的感情之一,但是可能是我还太年轻,我还是讨厌老人这种死守传统、如此偏执的人物形象,更不喜欢他的家人对他的顺从;画面美则美矣,但是我感觉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是衰朽与死亡

看安哲的片子总是能让我产生对一些深刻问题的思考,这次是身份的认同。看上去就算是同一民族下,长期远离家乡的环境也会让人被隔离出来,值得我去深思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社会特质让人群产生了身份认同,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却无法在自己的胜利果实上安享晚年,人群的统一性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压过了事件的是非。最后的镜头里男主飘向大海深处的画面让我想起来被处死的莫尔索,同样的境遇和结果让人感受到一些现实的荒谬。扣一星的原因是男主妻子的角色看着十分抽象,很难让人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情感的转换在这片里显得太过潦草,作为观众是完全看不懂她为什么又突然愿意呆在男主身边。尤其是最后她和男主一起登上那块代表着被驱逐者的木板,但她并没有被法律驱逐出境。如果安哲建立这样一个形象只是为了凸显爱情的伟大之类的,那也太过肤浅了一点

第一部喜欢的安哲作品。晚年回归故里的抗战老人,虽然有儿女,有一个一直等待他的妻子,这里却没有他的位置,他的回归对于儿女对于村民来说都显得不合时宜。在地下听着邮轮呜呜的巨大轰鸣,似乎是地狱的声音。他站在甲板上整天整夜等待着接他离开的船。影片中大雾营造出朦胧的诗意。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