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法国剧情8.2《诗人之血》高清1080p


更新时间:2023-03-19 类别: 剧情 奇幻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诗人之血》,是法国人考克多纵横于诗、小说、戏曲、绘画等创作世界后,作为走向电影世界的第一作,也是当时盛行的先锋派电影(avant-grade film)代表之作。披着假面具的考克多和写着 “诗全部都是纹章,所以,有必要读解诗人的血和眼泪。” 的字幕出现在观众面前,全篇洋溢 着主人公那异想天开、荒谬无规的世界,考克多的要素(个人的体验、私人的神话世界),通过把电影技巧融合在自己的 “死与再生” 的独特观念来展现出一个形象化的故事,影像的时间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的瞬间得到了意义上的统一。电影对于考克多来说,就像是能够实现 “不死鸟术” 的魔法媒介,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表现方式的,衍生于边缘生命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他对 “艺术家死而复生” 的命题作终生的反复追求。……
诗人之血的海报 诗人之血

诗人之血

评分:8.2 / 地区:法国/ 片长:50分钟 导演:让·科克托 / 热度:5005℃
类型:剧情/奇幻/ 语言:法语 编剧:让·科克托
主演:恩里克·里韦罗斯/伊丽莎白·李·米勒/波利娜·卡尔东
状态:高清1080p更新:2023-03-18
影片别名:The Blood of a Poet / 奥菲斯三部曲之一:诗人之血
《诗人之血》,是法国人考克多纵横于诗、小说、戏曲、绘画等创作世界后,作为走向电影世界的第一作,也是当时盛行的先锋派电影(avant-grade film)代表之作。披着假面具的考克多和写着 “诗全部都是纹章,所以,有必要读解诗人的血和眼泪。” 的字幕出现在观众面前,全篇洋溢 着主人公那异想天开、荒谬无规的世界,考克多的要素(个人的体验、私人的神话世界),通过把电影技巧融合在自己的 “死与再生” 的独特观念来展现出一个形象化的故事,影像的时间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的瞬间得到了意义上的统一。电影对于考克多来说,就像是能够实现 “不死鸟术” 的魔法媒介,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表现方式的,衍生于边缘生命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他对 “艺术家死而复生” 的命题作终生的反复追求。

前段时间读到安托宁·阿尔托的偏执狂式锐评:「诗歌的目标绝不是简单地玩弄构成它的法则……『无意识诗歌』……是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唯一可能的诗歌,而《诗人之血》这样的影片已决然地转身背离了它。」「(《黄金时代》和《诗人之血》)毫不切题且缺乏重点。」「它们全都源于《贝壳与牧师》。」(《对诗歌的反叛》pp.262-4)

诗人之血剧照

砸碎雕像,他自己也有可能变成雕像。千秋万世,永垂不朽。诗人的血使雕像生出能说话的嘴巴,诗人之血又使雕像沉默无言。让·科克托的诗人到底是什么?偷听者?斗兽场的战士?舞台上的演员?还是手握圣痕的耶稣基督?

诗人之血剧照

4.0,没有叙事快感,先锋派,想象力和摄影倒是不错,毕竟那么久远的片子。”伯格曼书中提及,伟大的科克托的诗人之血”她在伦敦办的画廊,第一个展 览就是杜尚给她出的主意,他建议画廊首展法国艺术家科克托 (Jean Cocteau, 1889—1963) 的线描作品。科克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身兼诗人、作家、艺术家、电影导演等数职,他的作品结合了立体主 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非常新颖有趣。她听从了杜尚的建议,展出 了科克托的一些素描,一些设计,展览立刻大获成功,新开的画廊- 炮而红。

诗人之血剧照

以诗句开头,以烟囱的摇晃开启四个片段,诗人的受伤之手赋予雕塑生命,锁孔窥视死而复生的墨西哥人、逐渐完整的人像图、荧幕后的鸦片、挂在墙上的少女、两性人铤而走险的会议,打雪仗中的谋杀,跛脚的黑人天使,贵族的观望,性命攸关的赌博中的作弊,终以烟囱的倾坍而结尾。科克托将诗性与电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诗人也难逃“死亡”,科克托在他所深陷的诗作中控诉了对外侵略与殖民、对LGBT的歧视、用革命者来牟利……镜中的世界是realistic documentary of unreal events,是破译诗人作品后的故事。当诗人之血最终凝固,烟囱最终坍塌,最终于“人类单调沉闷的不朽”。

诗人之血剧照

诗人的四次死亡,四次自我牺牲/否认后的重生,四件作品,留存的似乎只有那一个雕塑走在世界的红毯上,“人类单调沉闷的不朽”。只是,锦缎缠身、失去双臂的雕像,又何能拥抱近在咫尺的竖琴与地球呢?有很多地方还没有消化理解,例如黑天使,例如为何诗人自我塑像的瓦解(似乎)变成了杀害孩童(诗人?)的元凶,例如镜中世界的各个房间,例如五角星在片中形象与载体的变化。脑子有点笨!

诗人之血剧照

奇幻镜头的设计。诗人创作的艺术电影。像诗人的诗句和臆想。一,嘴。手心的嘴在盆里吐泡,还会说话还亲亲。雕塑和人自由切换,到唤醒雕塑活了。二,镜子,掉进变成水池的镜子里,黑暗中行走,估计混淆墙和地。酒店每个门外的鞋跟里面故事对应。

诗人之血剧照

这可是1932年啊!太牛逼了!诗人手上有嘴唇似乎暗示了一些东西:为什么诗人多是自恋的(手摸脸)、为什么他们是可以通过写作(手)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安慰(手遍及全身)的;镜子是可进入的且四面都是镜子似乎带有《环形废墟》的感觉,且进入后混沌黑暗的水颇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之感;从门孔窥见的一幅幅画面似乎有《小径分叉的花园》的感觉。(男女主长得也太标致了!期待重刷再收获,目前感觉还是很隐晦)。

科克托不是一个屈就于电影的诗人,是电影的完整形式成就了他的诗性。导演在诗尾现身,诗句往影像迁徙。此刻,电影是一首博大无边的流淌着的诗。

难怪法国有孕育新浪潮的土壤,三十年代就能有这样的先锋电影。先是诗人作画,画中的嘴,背后的疤,镜里的道,断臂的维纳斯物化出的贵妇,诗人通过电影来死亡,来复活,来重塑自我,自己厌倦了跟踪,窥视,烦闷,无趣,转化为内在不朽的雕像,通过上层阶级优雅地从雪仗孩子的怀里掏出的红心A,就是盗窃,压榨,对下层的苦难与死亡熟视无睹,对罪放纵,充满谎言与欺骗的意向。木板后的双性人,跌入空间的游泳池,冗长无趣的人类生命轨迹,维纳斯生与死之间的更迭与美的永恒。电影本身有点闷,就和作者本身的诗,画,小说一样,但是想象力是有趣的,想要用上帝视角进行审判的态度也是明确的,就如同在键盘前写影评的我一样无情而刻薄。

视听、摄法不都比九十年后的现在牛逼多了,科克托本人在自己的书里解释说:打雪仗是诗人的童年,当他跟他的缪斯、他的荣誉、他的命运玩这局牌的时候,他作弊,从他的童年里获取他本该在自己内心汲取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们,他由于试图让自己得到人间的荣誉,掉进了人们在所有名人的墓前会想到的“永生那致命的烦恼”。

在烟囱倒塌的间隙里,一位诗人对几秒钟灌注永恒,并将其塑造成一副盾形的纹饰,等待着被破译。鲜血与泪水跨越时空,挥洒在天蓝色的土地之上,用撕裂的嘴、破碎的雕塑、孩子的尸体、黑皮的天使以及偷窥、作弊、死亡,上演一部反映虚幻事件的现实主义的纪录片。嗨呀,艺术抑或说人类,真是既无聊又有趣啊。

画布没遮掩的下体,互为镜像的半裸肉体,手上的伤口变成嘴后给自己口交和舔胸,雕塑的捂嘴巴,玻璃变成飞溅的水进入梦境,特写的战场靴,抽大烟的中国人,捆绑的SM女孩,女人阴部的死亡危险,童年的霸凌,雪地吐血的男孩,尸体上决定命运的牌局,铜色的黑天使,诗人的自戕,不朽的乏味无聊,烟囱倒塌。集齐性的暗示,潜意识,忏悔,永生,希腊神话……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