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美国纪录片8.1《寻找小津》高清1080p


更新时间:2023-02-27 类别: 纪录片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
  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Ga其意指东京画,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在拍寻找小津时,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同时也拍柏青哥店,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
寻找小津的海报 寻找小津

寻找小津

评分:8.1 / 地区:美国 / 西德/ 片长:92分钟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热度:3235℃
类型:纪录片/ 语言:英语 / 日语 / 德语 编剧:维姆·文德斯
主演:笠智众/沃纳·赫尔佐格/厚田雄春/克里斯·马克
状态:高清1080p更新:2023-02-27
影片别名:东京画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
  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Ga其意指东京画,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在拍寻找小津时,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同时也拍柏青哥店,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

文德斯的东京游记,起于小津,收于小津。寻找小津,却找不到小津。电影记录当下的时代和人,小津影片里的时代被不断复制的高尔夫球场 子弹机 食物模型们作为影像取代,小津的摄影师在小津离世后和别的导演合作变得痛苦,有些东西就永远没有了。但小津的墓碑的 无,反而又提醒着我们,无 一旦刻下来,即成为了 有,它必然存在于生活的某处。

寻找小津剧照

粉丝去到与偶像有紧密联系的城市游历,大致是想看到偶像看过的景观、感知偶像驻留过的气氛。但维姆·文德斯去的东京和小津在世时的东京已经是两个东京了,所以我觉得前面部分的寻找是一种失意的、失败的寻找(但作为电影本身是很好的素材),直到和小津御用摄影师见面,看到摄影师对小津的追忆和流露斯人已逝的难过,我才感觉到电影寻找到了小津。@维姆·文德斯回顾展

寻找小津剧照

【维姆•文德斯回顾展】或许在看《寻找小津》之前多看看小津的作品,可能观影感受会更强烈,不过如果以“东京画”这一标题来寻觅主题,影片的脉络也是清晰的。文德斯在旁白中强调出小津的电影中的真实感,但这种真实感却无法在小津逝世二十年后的东京被他的镜头捕捉。人们沉溺于弹珠游戏厅和高尔夫球场中无法自拔,被仿制食物柜台和异国流行文化所吸引。文德斯借赫尔佐格之口说出纯粹的东西已很难通过俯瞰的视角来找到,于是他将视线聚焦于小津的御用主角和摄影助理,通过他们的讲述来了解小津的工作状态以及小津对他们的影响,并最终寻找到了小津存在的痕迹:一块象征小津工作严谨态度的怀表,以及出现在小津的电影中的每一辆火车。

寻找小津剧照

虽然东京确实是变了,但文德斯这明显是让小津给骗了啊,小津的骗术这么高明吗?还是维德斯自己对自己滥煽情?还是文德斯利用小津在骗自己的观众,毕竟,小津虽然是骗子,但小津行骗叙事的核心就是一去不返的乡愁,而文德斯竟然要在80年代的东京寻找小津,高尔夫很讨厌,柏青哥店很讨厌,美式摇滚广场舞很讨厌,立场先行的傲慢而不自知的西欧白种人啊,跟美国化一样讨厌

寻找小津剧照

电影名字叫寻找小津,可惜一部小津的电影都没有看过,电影里出现小津在镰仓的墓,前几天看的书里也写到这个墓碑的含义,突然有点想去了解小津,导演从外国人的角度去拍自己梦中的异国情调,果真很梦幻,很虚无,一段关于弹子屋一段关于高尔夫球场,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却是隐喻着日本那个年代的状态,是纪录片,又不是传统意义的纪录片,大师果然是大师

寻找小津剧照

确切来说,我沉溺的或许只是一种风味而已。寻找小津,若非要寻到些蛛丝马迹不可,到头来恐怕也会令自己失落。人相依,物相生。“某种东西失去了,我最好的一面已经不在了”。

寻找小津剧照

寻找的过程文德斯似乎也游离了。沉迷于弹珠店和高尔夫的日本人,投下珠子和挥杆都变得机械而虚无,整个东京都是华丽且虚无,但这种无不是小津墓碑上的无。

陆离、光怪、繁华、迷幻。文德斯一贯沉郁,冷静,高饱和的镜头下,是80年代的日本,亦是战后,各国文化交流碰撞于亚洲之缩影的日本。寻找小津,寻找的不止是小津导演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更是文德斯对于亚洲电影人精神与表达体系构成及东亚美学的探寻。东京塔外,电车往来,景色澄明。柏青哥,天桥,餐馆,棒球赛,墓园,蜡质美食,老式胶片机。夺眶的眼泪化为已逝去的,即将逝去的珍贵转瞬。寻找的答案已不再成为困扰。因为电影人永远不会放弃对于美好的追寻。(首先画面真的很美,那么文德斯东京游玩vlog。

影片有多重的角度,寻找电影里的日本,当代的日本,怀念小津,自己心中的小津。当镜头对着老旧的摄影机、精致的秒表,不得不让人心有所触。而对原电影的引用,恰到好处又意义巧妙

#直到世界尽头:维姆·文德斯电影回顾展广州站#从《德州巴黎》到《柏林苍穹下》,《寻找小津》是文德斯的一个中间点,他虽然依旧“在路上”,但找到了一种既开阔又封闭的矛盾的拍摄方式:通过开放的外景对东京人们生活的纪录,通过封闭的内景及摄像机固定的景框对与小津有关人物的采访。小津早已不在,有的只是对他故地——东京的探访,在探访中沿着他的道路,试图找寻他的足迹。几处强忍泪水,前排观众看完伸懒腰“致敬”。下大雨,影厅三成满,映后无掌声,匆匆离场。8.5/10

没想到从未看过小津的电影却造就了我看本片的独特视角,对这样一位观众而言,寻找之路似乎有迹可循。想看这部完全是因为评论区频繁提及的配乐,但是这部的配乐在文德斯的电影配乐里确实不算什么。

文德斯柔情的纪录片,亲自录入的旁白也点明此片的纪录主体不仅仅是小津,同时也是文德斯刨析自身的过程。依旧的影像风格,但不同的是文德斯自己而非一个角色踏上了旅程,一路寻找。小津与小津片中的东京成为一抹魅影,但当真正踏入东京却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文德斯一路追随小津的踪迹,也作为旅途者在一路探索这个国度,在文德斯的视角中,80年代的日本无疑也受到美国流行文化传播大机器的影响,所以在本片也有文德斯反好莱坞式文化的的内核,并在荷索的出场中上升至更大的人类文明探索层次。在无小津相关阅片基础上,我介入文德斯的视角,通过被记录对象,对小津与他的影像建立印象。可以说,文德斯永远都会有在探讨影像,影像,影像!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