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意大利高分剧情《莱奥诺拉的告别》HD1080P.中英双字


更新时间:2022-06-20 类别: 剧情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
莱奥诺拉的告别的海报 莱奥诺拉的告别

莱奥诺拉的告别

导演: 保罗·塔维亚尼
编剧: 路易吉·皮兰德娄
主演: 娜塔丽·拉布蒂·戈麦斯 / 马西莫·波波利齐奥 / 法比齐奥·费拉卡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2-15(柏林电影节)
片长: 90分钟
又名: Leonora Addio / 别了,莱奥诺拉 / 莱奥诺拉·阿迪奥 / 再见,莱昂诺拉
IMDb: tt13107800
在他的兄弟维托里奥去世三年后,保罗·塔维亚尼重返路易吉·皮兰德罗的作品,他们在1984年(《混乱》)和1998年(《你笑了》)改编了他的作品。为了与这位西西里剧作家的设想保持一致,这部电影完全不是它看上去的样子。书名可能来自1910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但书中丝毫没有充满嫉妒的情节。相反,影片的焦点是皮兰德娄本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他的骨灰。这些骨灰从法西斯主义的罗马草率埋葬地运到西西里岛的永久安葬地,通过新闻电影、业余电影和新现实主义的碎片,带我们穿越战后的意大利和它被拍摄下来的记忆。在埋葬了这位大师之后,《Leonora addio》从公路电影转向电影改编,但这里选择了一个不同的皮兰德娄故事,也就是他1936年去世前不久写的最后一个故事。从片名的告别,到作者的临终遗言,这部作品如此自由,却又成为塔维亚尼世界的一部分,很难不把它当作一个感人的兄弟告别,就像2012年金熊奖得主《凯撒必须死》(Caesar Must Die)一样,再次用电影为文学和历史发声。
嘟嘟熊之父 2022-02-16 11:43:01

像在观赏记忆中的倒影,风起时漾开波纹,竟是孩童恶作剧般的搅动。光线如刻刀雕出几抹剪影,随即展开变调,肃穆的葬礼需要一把瓜子花生,歌剧拉开帷幕,滑稽剧热闹散场。

拥桑 2022-06-08 00:06:26

看哭了。前半段是告别,后半段才是属于莱奥诺拉的故事。送别了一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受尊敬诺贝尔奖得主,也不是他是侏儒似的住在孩童的棺材里让人发笑,送别记忆是由战争,历史与记忆共同组成的。影像化的极简和转场的合二为一已经出神入化,送别路上的风尘苦楚,撒骨灰的色调转变,再到最后一幕的三像一体,年轻的,成熟的,老去的,有声,而回音的收尾。《钉子》除了是完成"未完成"的作品,也是一出纪念,如同《平行母亲》的任务是将女性之痛与历史挂钩,而《莱奥诺拉的告别》则是用未完成的和已完成的两部分,代表弟弟送别哥哥,用未完成的献祭已完成的。解决一场影像的割裂与对战争和平的反思,一场导演的技法与影像个人秀,只需要一句"to my brother"。

红酒与谋杀 2022-02-22 09:01:34

很难不被作者的赤诚所打动,是弟弟与哥哥的漫长告别,曾经的双头导演 现在仅剩一位,叫人唏嘘。黑白部分优于彩色部分,火车段落尤为好,但还是没法忽视转彩色之后的些许断裂感…

2022-06-08 22:17:23

★★★/6.9

刘德龙 2022-02-17 21:00:16

与《雷米尼》一致的关于欧洲中心主义消亡的沉思(Rimini作为象征性地点居然也在片中闪现),这一部具备更结构化的戏剧结构与个体生命故去的个人愁思。黑白与彩色切分故事为归乡与离乡两部分,前一部分找到了极妙的麦格芬(皮兰德娄的骨灰)并被演绎成具有历史背景的偶像破坏活动(筑于庙堂之上的圣物成为飞机上的凶兆、火车上的扑克牌桌、童棺中的侏儒);前半部分散落的美国符号在后半部分自成文本(诺贝尔奖、香烟、美国往事),离乡者在不可归去的欧洲幻景(母亲画像)中寄于女童身体的自我毁灭和重生。

胤祥 2022-02-17 07:32:14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主竞赛-费比西奖。片名正解:《莱奥诺拉的告别》。谁都看得出来这是被死亡分开的塔维亚尼兄弟中,保罗向维托里奥的告别,非常个人化的一部影片。以皮兰德娄的死亡及骨灰安放为主要事件,以近乎散文电影的方式(搬演+既得影像)描绘了意大利战后社会的微妙图景(不忘吐槽国民性啊),又在多个意义上叩访皮兰德娄的文本:遗嘱、小说题记“今日的年轻人,明日的老人”,以及晚年作品《钉子》。当然片子后一小半对《钉子》的改编又是为了实现两人未完成的项目。情感饱满,看得我真是百感交集……最动人的,莫过于送葬时阳台上挂出的横幅“你的演员”,撒骨灰时的黑白转彩色,以及片尾影像化的《钉子》最后一个镜头叠印成穹顶圣像画。当然这个割裂感也真是不太过得去的坎……#年度佳作#

德小科 2022-02-16 20:09:01

致献即是题跋。为哥哥撰写思念两章,用《钉子》锚定“未完成”的状态。保罗说,皮兰德娄“left without finishing”,而维托里奥又何尝不是?魂归故里烟尘入海,“作者”的身后事不会再有色彩,而“作品”却永葆鲜艳。耄耋之年回望这辉煌一生,“时间”不过是电影开头的那惊鸿一瞥,银幕上,光影之间转眼一瞬,青丝变白发。可此生太重,余烬装不下,不如就在海天之间,肆意挥洒。

K45P3R 2022-06-19 23:35:10

(7.9/10)【La Berlinale à Paris】《莱奥诺拉的告别》关于时间与死亡。人生前的意义是自己寻找的,死后的意义是他人赋予的。一个人的死亡,将成为他人的精神寄托。塔维亚尼将本片献给过世的兄弟,与片中的怀念和祭奠在戏外达成一致。

Ou 2022-02-17 02:53:41

Bravo! 放得下的归土,放不下的归海。多么蓝的大海,多么红的头发!作家手执长钉,永负其罪,直至在红发中燃烧。 灯将灭,方见其棱,其骨,其心。抬头,他就在。

老傅国生 2022-06-08 19:46:55

无法欣赏

欢乐分裂 2022-06-16 21:19:14

以皮兰德娄的身后骨灰为始发点,巨大的争议与巨大的荣耀都曾聚焦于这位作家身上,回溯那“恐怖、野蛮、挣扎的十年”,藉由魂归大海而达成漫长的告别;未完成的告别则不仅是皮兰德娄遗作——《钉子》化为影片第二部分,更是“To my brother”——保罗·塔维亚尼对哥哥的纪念,两部分的捏合通过一位作家和黑白/彩色的切换达到转承。

努力的米米 2022-06-06 22:37:57

情感释放。老派的好电影。

战将波舰金 2022-02-15 22:22:59

Il fu Luigi Pirandello, 已故的皮兰德娄,“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来自于坟墓和死亡。”

Accattone 2022-06-19 00:32:03

对待私人情绪抑或时代图景的哪一面都像是一个衰老且更枯竭且生疏的韦斯安德森,最无聊最腐朽的一种浪漫主义。

Valuska 2022-06-18 22:00:19

6.5/10 真的和不喜欢故作幽默的配乐。我总是觉得,拉斯冯已经在《欧洲特快车》里把列车戏拍到极致了。

KID Y 2022-06-08 01:37:08

8.7 写给至亲的悼词,死亡的意义被描绘地举重又若轻,人们或是嬉笑或是肃穆的望向死者不断改变的象征之物,二者实际没有任何区别。第三幕笔锋一转,以对未尽之作毫不完善的演绎总结这一波三折的"魂归故里",在粗糙的背景板下略过了人生的跨度,乡愁中更增添了许多遗憾。

обломов 2022-06-20 10:27:51

漫步石林的那段黑白图像,我愿当作今年十佳。黑白到彩色的过渡很自然,就像时间在脑海里的痕迹,生活终究是有色彩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告别里学会珍惜

Cardinal 2022-06-11 19:24:46

C+

贝克街221號 2022-06-09 04:21:27

#22Berlinale 3 过于私人,走入不了导演的情感世界 影像风格和一些处理倒是很动人

华盛顿樱桃树 2022-06-11 18:03:42

很老派的影像和处理方式,也很私人化的故事。但一定要拍出这个故事的心是电影最令人动容之处。

莱奥诺拉的告别的截图1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